來源:成都日報 時間:2021-01-29
成都是首批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之一。一直以來,成都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踐行“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著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塑造現代人水和諧關系,把成都建設成為“水安城興、水活河暢、水凈物豐、水美人怡”的生態文明區。
碧水藍天,這是城市環境日漸向好的佐證,也是公園城市zui為需要的基底。今天記者從成都設計咨詢集團獲悉,該集團下屬成都市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院近期編制完成了《環城生態區(錦城公園)生態水利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將形成“活水連通、蓄泄兼顧、功能完備、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水網格局,重塑灌溉水網、增加景觀水面、建設生態駁岸、構建綠色廊道、打造濱水空間、嵌入治水文化,促進農商文旅體養融合發展。
環城生態區:是沿中心城區繞城高速公路兩側各五百米范圍,以及周邊七大楔形地塊內的生態用地和建設用地所構成的控制區。總面積為187.15km2。
△ 錦城公園:是環城生態區的生態用地及其配套服務設施用地,總規模為133.11km2。生態用地由農用地和園林綠地構成,農用地約100km2,均屬于都江堰東風渠灌區灌溉范圍。
新時期,環城生態區正經歷從城市綠隔向高品質中心公園的轉變,正積極發揮環城生態區引領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優化和功能品質提升的重大作用。
根據《天府綠道總體規劃》,規劃建設20平方公里多樣水體、100平方公里生態景觀農業區。建設目標是修復水系、連水成網、河湖連通,形成西河渠、東湖塘的水系形態,展現河渠、濕地、水田、湖泊四種水面類型。《2020年環城生態區總體規劃優化提升》中對錦城公園生態要求為厚植生態本底,構筑水網格局。
part 2 規劃布局
△規劃總體目標
在統籌考慮生態文明建設中農田灌溉需求、生態保護需求、水景觀需求、綠道藍網需求的基礎上,《規劃》提出總體目標為強化生態功能,塑造高品質公園本底,實現水生態價值轉換,高品質呈現“綠道藍網、水城相融、清新明亮”的生態城市格局。
規劃定位
多源互補,農業適水的“節水環”
流渠湯湯,塘映稻浪的“農水環”
活水串聯,藍綠融合的“碧水環”
城景相融、人水相親的“樂水環”
規劃區將滿足水利功能、景觀提升、親水游觀等多功能復合需求,促進水資源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社會價值轉化,主動回應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規劃策略
以強化生態功能,塑造高品質公園本底,實現水生態價值轉換為目標,以“水系連通、多元互補、調蓄自如”為主導思想,以“提供水保障,構建水聯系”為主要策略,開展水源更新和水系再造,構建“藍綠交織、連通互濟”的生態水網,提升現代都市農業整體風貌及功能。
part 3 規劃效果及規模
規劃后錦城公園內水域面積占比率提升約3%,將形成“活水連通、蓄泄兼顧、功能完備、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水網格局,重塑灌溉水網、增加景觀水面、建設生態駁岸、構建綠色廊道、打造濱水空間、嵌入治水文化,促進農商文旅體養融合發展。
結合農耕、綠道、商業節點等全方位打造城景相融、人水相親的蜀都盛景,人們可享受入則繁華,出則田園的城市慢生活。
以“藍網”融合“綠道”,以“小水利”激活“大生態”,以優水生態,筑底公園城市。
供圖:成都市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院
【本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地址:
電話:
傳真:
Copyright © 湖北凱蒂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鄂ICP備20013232號-1